岚县集体林地的“三权”“三变”和“三受益”

来源: 黄河新闻网 2023-08-11 08:59:07

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也是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重点县。全县辖4镇5乡1个城区管委会,137个行政村、336个自然村,总人口17.8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15.4万人。全县林业用地120余万亩。受自然和历史条件制约,岚县县域土地贫瘠、缺林少绿、水土流失严重、生态环境恶劣,有30多万亩宜林荒山需要治理,是贫困与生态脆弱交织区,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落后区。

广袤的林地资源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存,为岚县开展林业资产收益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。岚县依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,因势利导,创新思维,乘势而为,探索实践了林业资产收益造林,努力把荒山变为“绿水青山”,再把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源源不断的“金山银山”,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修复和增绿增收的发展新路径。

2023年以来,岚县加快推动沙棘产业集群发展,将打造沙棘示范基地10000亩。加大沙棘综合开发,延伸产业链条,力争到2025年沙棘产业收益达10亿元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三权分置促进三变转换

林业资产收益造林将农村林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三权进行了分离设置,所有权归集体,承包权归农户,经营权归实际经营者。

按照群众自愿、公开公示原则,将农户退耕还林地经营权、部分退耕还林财政补助资金委托村集体进行流转、折股量化,由村集体代农户统一持股,以股权的形式入股造林企业,造林企业组建或对接由农户参加的造林专业合作社,由企业出资、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、管理、管护, 走“政府+村集体(村集体经济组织、党支部)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路子。这一实践,县乡政府居中协调服务,村集体代农户监督管理,企业承担经营风险,退耕户以退耕还林地经营权、部分退耕还林财政补助资金作为股份获得资产性收益和保底收益,通过参加劳动又获取了劳务报酬,形成了利益共同体,实现了“资源变资产,资金变股金、农户变股东”。

三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

一是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融合。林业资产收益造林让广大贫困群众在参与造林营林、管林护林、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,又将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,形成了统筹治山治水、协同增绿增收的良好机制。如蛤蟆神村“别样红”造林合作社社员贫困户马明亮,53岁,4口人,家庭确权承包地面积51亩,2017年退耕32亩,未退耕以前32亩地因立地条件不好,基本上撂荒没有收入。今年退耕后,第一年就获得国家补贴16000元,等于额外增加家庭收入16000元。经“别样红”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给岚县茂林绿化有限公司春季打工30个,每工120元,收入3600元,家庭总收入达到19600元,人均4900元,一年就实现了稳定脱贫。

二是农业与林业相融。林业资产收益造林既治理了水土流失,减少了灾害性天气,又为全县有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提供了品牌基础,保障了绿色农产品生产,群众也有了发展林下中药材、养殖业、种植业和森林旅游服务业的条件,为贫困群众创造了多产业融合增收致富的平台。同时,引进种植的中蒙杂交杂雌1号,突破了岚县无霜期短、晚霜冻花冻果的气候制约,为岚县林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三是政府、村集体与企业、造林合作社、农户利益融合。很好地兼顾了政府、村集体、企业、造林合作社、贫困农户五方关系,在荒山增绿中激活了资源,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。

一项机制实现了三方受益

全县实施退耕还林资产收益造林60170亩,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4425户,农户最低增收2000元,有的高达5000元,实现了村集体、企业、农户三方受益。

村集体每亩每年获得10元公益金,实现集体经济“破零”,提升了集体经济实力,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,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。仅2018年,全县集体获得公益金60.17万元,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过万。

企业获得了20年的经营权,打破了土地瓶颈,造林营林、管林护林、全产业链发展,实现了规模经营、现代化管理,提高了土地产出率、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。

退耕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后,前五年,可享受国家退耕补贴,每亩1500元,之后经营企业按不低于入股收益的6%支付农户保底收益,如遇不可抗拒因素,企业按每年每亩不低于50元支付。另外,退耕农户还参与合作社的劳务,收入每天在100元左右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经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